3月2日上午,海南大学邀请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和复旦大学杨珉教授就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分别做专题报告。根据省教育厅要求,我院在金江校区设分会场,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室正职、副职;各系部正职、副职,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辅导员集中参加线上学习。
报告会上,吴飞教授、杨珉教授分别以《从教育原点对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以及实践的思考》《复旦大学AI大课与大模型安全研究进展》为题,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大背景下,教育如何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塑造“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深刻阐释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对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启迪思考,介绍了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的改革探索举措和经验。
会后,院长谷道宗结合报告会主题,就如何将人工智能赋能学院教育教学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认真思考何为师?以何为师?何以成师?师者为何?在AI时代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二是作为老师要对AI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否则就会落在时代后边;三是要抓好教学大纲改革,确保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四是要树立实践创新引领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迎接AI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挑战。他强调,面对AI技术浪潮,要靠无比勇气、无畏支持、无私奉献,唯有专家敢想、领导敢办、教师敢为,才能培养出不可替代的高技能人才。
党委书记张伟站在人工智能大爆发的背景下,提出了三个层面的思考,一是海健院何为?海健院何位?要做足AI赋能教育这篇文章,加快建设智慧型、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步伐。二是海健教师以何为师?何以成师?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化AI赋能教育理念,不断提升AI技术的学习、运用能力。三是海健学生以何引导?何以成才?要探索建立适应AI时代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机制,在教育教学中强化AI技能培育、烙上AI印记。
图文:宣传部 曾艳羽